topBg
交通指南
住宿推薦
美食推薦
景點推薦
本地特色
交通指南
Travel Guide
自駕車路線
雲南昆明方向(西線) :

經桂河高速——汕昆高速——途徑桂林市——泉南高速——興安縣——抵達靈渠景區

廣西南寧方向(南線) :

經泉南高速——途徑南寧——柳州——桂林市——興安縣——抵達靈渠景區

湖南張家界方向(北線) :

經滬昆高速——呼北高速——途徑懷化——張家界——華江(貓兒山景區)——興安縣——抵達靈渠景區

福建廈門方向(東線) :

經廈蓉高速——泉南高速——途徑興安縣——抵達靈渠景區

動車高鐵路線
出發站
動車/高鐵
興安火車北站
公共交通
火車北站
縣內公交線路 701路/702路/網約車
靈渠景區
定製專車
桂林市區
通過微信公眾號"桂林駿達客運"定製專車抵達靈渠景區
靈渠景區
興安紅色文化園
地址:興安縣志玲路X113
營業時間:全天
電話:+86-773-3109988
興安紅色文化園佔地面積37570.57㎡,約56.35畝,總建築面積47482㎡。紅色文化園結合紅色文化教育學院及黨校形成一組建築群,緊跟中央大政方針政策、緊扣紅色文化教育主題、緊貼參訓單位實際需求,將習近平同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会主義思想與廣西特有的紅色文化相結合,打造具有新時代特色和紅色文化主題特色的系列專題課程和現場教學課程。紅色文化教育培訓可同時容納1000人進行培訓學習,環境清靜幽雅,各項設備設施齊全,為培訓人員提供優質定製服務。
水街客棧
地址:興安縣志玲路X113
營業時間:全天
電話:+86-773-6211626
靜臥廣西桂林興安鎮,緊依靈渠水街馬嘶橋邊。背靠湘江,與秦文流觴、萬里橋等名勝相鄰。客棧內藏48間雅舍,配300平米免費書吧,茶歇、奶茶與點心樣樣俱全。更兼為廣西興安書畫藝術研究院創作基地,藝術韻味與臨水雅居交相輝映,成就品質民宿之典範。
檀苑民宿
地址:興安縣靈湘路魁星樓腳下(原白雲驛)
營業時間:全天
電話:(0773)7976111,18177387256
參考價:455
浣悠悅墅民宿
地址:興安縣迎賓路桂林留園18-7幢
電話:+86-13132933616
參考價: ¥93
這裡的環境安靜舒適空氣中彌漫著花香。真正能感受到鳥語花香的環境。房間乾淨衛生,溫馨舒適。遠離城市的喧囂。最美民宿名副其實。值得推薦。
興 安 米 粉
秦始皇時期,秦軍南下征戰嶺南,在興安開鑿靈渠時,北方士兵吃不慣米飯,還因濕熱水土不服。軍中後勤官便將大米磨漿製成類似麵條的米粉,再用當地草藥熬湯搭配食用,既貼合士兵飲食習慣,又能祛濕防疫。 此後,這種米粉在興安流傳開來,成為當地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桂林米粉的由來,而興安就是桂林米粉的發源地。 在靈渠水街乃至興安縣各處都有著30年的老店。
馬 肉 米 粉
桂林馬肉米粉是桂林的特色美食,其歷史悠久深遠,早在明代文獻中已有相關記載,至清道光年間更是風靡一時。 興安馬肉米粉精選上等鮮馬肉精心製作,興安馬肉米粉的製作工藝獨特,肉質鮮嫩、味道醇厚。
興 安 牛 八 寶
牛八寶火鍋是一道極具特色的美食,起源於廣東湛江,屬粵菜中的燙菜,傳入桂林後,與四川及桂林風味相結合,演變成了桂林的特色火鍋。 興安牛八寶通常挑選足夠新鮮的牛肚(包括毛肚、肚領)、牛腦、牛百葉、牛胎盤、牛胸肌、牛喉、牛脊髓、牛蛋等作為新的八寶。其中,牛肚領脆而甜,牛胎盤脆而爽口、營養價值高,牛胸肌比純牛肉更具嚼勁且脆香不膩,牛喉脆甜,牛蛋嫩脆可補。在傳統的湯鍋唰食方法以外,還有乾鍋牛八寶的做法。
興 安 油 茶
在興安縣,油茶是當地飲食文化的耀眼明珠,承載著深厚歷史,散發著迷人魅力。 興安油茶,以廣西最高山——貓兒山的高山茶葉與生薑、大蒜共擂,佐以花生、炒米添香,茶湯濃醇帶微辛,一口入喉醒神開胃,更藏著 "三碗下肚暖身心" 的鄉土智慧。
興 安 小 吃
興安的特色小吃,如同這片土地的性格,既有山野的淳樸厚重,又不失時光沉澱的細膩韻味。它們紮根於當地的風土人情,以本土食材為骨架,以世代相傳的手藝為靈魂,勾勒出一幅鮮活的舌尖畫卷。 這些小吃不僅是果腹之物,更是興安人的情感紐帶。從非遺技藝的傳承,到美食大賽的榮光,它們承載著地域的歷史記憶,也見證著時代的流轉。無論是街頭巷尾的尋常滋味,還是宴席上的精緻小點,都在用最本真的味道,訴說著興安的故事,讓人們在唇齒間,讀懂這片土地的溫度與深度。 圖片為部分展示。
狀元橋
狀元橋,又名泮水橋,建於清代雍正年間,原為文廟泮水橋,後移建至此。整橋由漢白玉建造,橋欄上雕刻有八塊精美圖案,包括鯉魚跳龍門、丹鳳朝陽、 鴻雁傳書等傳統吉祥圖案,橋欄上雕刻的麒麟、獅子寓意國泰民安;福星、梅花鹿象徵福祿安康;荷花寓意清廉正直;鯉魚跳龍門則象徵登科及第;橋面青石板有雲紋,象徵平步青雲。
佛音寺
佛音寺前身為分水龍王廟,清代陳聶恆《分水廟記》載,明萬曆十七年(1589)創建。明清時期,安南使臣進京朝貢途經靈渠時,奉國王之命,常在此祭祀龍王。民國時期傾圮。 1995年,在原址重建寺廟,因毗鄰靈渠之源,故稱為靈源寺。2007年,經興安縣民族宗教事務局批准更名為"佛音寺"。佛音寺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是靈渠的重要人文景觀之一。
北渠-陡江古韻
興安縣陡江古韻田園綜合體位於湘漓鎮,總規劃面積約13平方公里。近年來,湘漓鎮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狠抓"百千"工程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創建了打漁村、磨石江、油麻坪、 石塘等一批宜居宜業的美麗幸福鄉村示範村。在此基礎上,湘漓鎮按照農旅融合的發展思路,打造"慢遊湘漓、風情北渠"的旅遊風情帶 ,推進鄉村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和鄉村振興。
秦堤
秦堤是修建在靈渠南渠與湘江之間的一道石堤,一般指南渠南陡以下至縣城水街這一段長約1700米的渠堤,最窄處不足6米。堤兩側以長條石砌築,中間填土夯實,十分牢固,是一條抵禦洪水的堅實堤壩, 是靈渠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堤上廣植花木,往日"桃花滿路落紅雨,楊柳夾堤生翠煙",而今香樟、楠木蔥綠蒼翠,是遊覽休閒的好地方。
臨源閣
臨源閣建於臨源嶺上,是靈渠最高的觀景樓閣,1998年建成,共三層,高23米,總面積560平方米。閣前建有石階,下與佛音寺相接,是俯瞰靈渠水利工程全景的最佳觀景點。登閣可遠眺大小天平、鑿嘴的分水佈局及秦堤風貌, "湘漓分派"形勢一覽無餘,感受靈渠的宏偉與壯麗,領略東方建築美學與自然景觀的完美融合。
四賢祠
四賢祠,又名靈濟廟,建於元代至正十五年(1355),因祀奉著對靈渠開鑿與維護有功的秦監御史祿、漢伏波將軍馬援、唐桂管觀察使李渤、防禦史魚孟威四位先賢而得名。為廣西道肅政廉訪副使也兒吉尼修靈渠時所建, 元代黃裳撰寫的《靈濟廟記》碑今存。歷代多有修繕,現在的四賢祠為1985年重建。
興安米粉
秦始皇時期,秦軍南下征戰嶺南,在興安開鑿靈渠時,北方士兵吃不慣米飯,還因濕熱水土不服。軍中後勤官便將大米磨漿製成類似麵條的米粉,再用當地草藥熬湯搭配食用,既貼合士兵飲食習慣,又能祛濕防疫。
興安牛八寶
牛八寶火鍋是一道極具特色的美食,起源於廣東湛江,屬粵菜中的燙菜,傳入桂林後,與四川及桂林風味相結合,演變成了桂林的特色火鍋。
興安油茶
是一種傳統的飲品,以茶葉、生薑、大蒜等為原料,經炒製、捶打後煮成茶湯,再加入米花、花生、黃豆等配料,具有濃郁的茶香和獨特的風味,能提神醒腦、驅寒暖胃。水土不服。軍中後勤官便將大米磨漿製成類似麵條的米粉,再用當地草藥熬湯搭配食用,既貼合士兵飲食習慣,又能祛濕防疫。
興安三花酒
興安米酒歷史悠久,在中國米酒領域佔據重要地位。早在兩千多年前秦軍修靈渠進軍嶺南時期,興安便開啟了釀酒篇章,其釀酒歷史與靈渠的開鑿緊密相連。
興安六垌茶
六垌茶,產自桂林興安縣華江瑤族鄉,生長於貓兒山東麓、六垌河流域的 15 萬畝竹林下,樹齡可達百年。此地山高林密,為其營造了絕佳的生長環境。
興安銀杏
興安是全國知名的 "銀杏之鄉",有著近千年的銀杏栽培歷史。這裡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適宜銀杏生長。全縣銀杏種植面積超 10 萬畝,百年以上古銀杏樹達 2 萬餘株。每年初冬時節,漠川、白石、高尚等鄉鎮的銀杏葉逐漸變